立式多级泵凭借耐蚀性强、体积紧凑的优势,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二次加压供水、小型工业循环等场景,但这类泵的“离心输送”原理依赖泵腔充满液体形成真空(可以是抽真空还是灌泵)——初次启用、长期停用重启或出现吸液中断时,泵腔内残留的空气会导致“气缚”现象(叶轮空转无法吸液),甚至引发机械密封烧毁、电机过载等故障,在本文中,立式多级泵生产厂家利圣德节能泵业将分享详细的立式多级泵灌水排气操作步骤和方法,为您的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一、需执行加水排气的3类核心场景
初始投用阶段:新泵出厂时泵腔为干态,首次启动前必须通过加水排气建立初始真空环境;
停机重启场景:停用超过72小时后,泵腔存液可能通过密封间隙渗漏,或吸水管路进入空气,需重新排气;
故障应急处理:运行中出现出水断续、压力骤降、异音振动等症状,多为泵腔进空气所致,需停机排气后再运行。
二、前期准备:安全核查与工具适配
(一)安全与管路校验
断电防护:断开水泵电源开关并悬挂“检修中”标识,杜绝误启动引发的叶轮擦伤或触电风险;
密封性核查:用肥皂水涂刷泵体法兰、管路接头处,观察无气泡产生(排查隐性漏气点),同时检查机械密封端面有无划痕、老化;
吸程与管路校验:根据GB/T5657标准,轻型泵实际吸程需按公式计算(H=当地大气压×10.2-汽蚀余量-管路损失-安全余量),常规工况下实际吸程多为5-8米(原文“≤8米”表述优化,纠正绝对化表述),需确认安装高度符合要求;同时拆卸吸水管路过滤器,清理杂质避免堵塞。
(二)工具与介质准备
适配工具:口径≥20mm的塑料漏斗(避免加水时洒漏)、扭矩扳手(用于密封堵头紧固);
介质要求:采用电阻率≥1MΩ・cm的洁净清水(避免含砂粒或氯离子,防止不锈钢过流部件腐蚀)。
三、核心排气流程:3步实现泵腔满液
(一)排气结构识别
立式多级泵的排气设计分两类:①集成式(加水口与排气口为同一顶部螺纹孔,配金属堵头);②分离式(泵盖顶部设加水螺塞,侧面装DN15球阀式排气阀),需根据结构差异操作。
(二)标准化操作步骤
开启排气通道:拆卸加水口堵头,若为分离式结构需同时打开排气阀;无专用排气阀时,可微开出口闸阀(开度≤10%,避免后续启动负载过大,纠正原文“松开阀门”的模糊表述)作为临时排气口;
缓慢注水排气:通过漏斗向加水口注入清水,注水速度控制在1L/min以内(避免水流冲击产生新气泡),观察排气口流出液体——当连续出水3秒且无气泡夹带时,说明空气排尽;
密封与泄压:先关闭排气阀或出口闸阀,再用扭矩扳手将加水堵头拧至规定力矩(通常M16堵头对应25N・m),确保密封无渗漏。
(三)损伤风险规避
严禁干转:未排气时启动,叶轮与机械密封摩擦会使端面温度骤升至200℃以上,30秒即可造成密封烧毁(参考机械密封行业标准);
长期停用防护:停机超过30天,排气加水后需手动盘车3圈,防止轴套与叶轮粘连;
冬季防冻处理:环境温度≤5℃时,需用防冻液(乙二醇浓度≥40%)替代清水排气,避免泵腔结冰胀裂。
立式多级泵的加水排气看似简单,实则直接决定设备寿命与运行效率——规范操作可使机械密封寿命延长至8000小时以上,比非规范操作提升3倍,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机型结构、工况条件(温度、介质)灵活调整,关键是牢记“先排气、后启动”的核心原则,同时做好日常管路密封性检查,从源头避免气缚故障。